牛肉冷藏庫存放是保障牛肉品質、延長保鮮期的關鍵環節,需嚴格把控環境參數、預處理流程、存儲管理等多個方面,以下是具體的關鍵要求:
一、冷藏庫環境參數的精準控制
牛肉冷藏的核心溫度需控制在 -1℃~4℃,其中鮮肉短期存儲(1-7 天)建議維持在 0℃~1℃,此溫度能最大限度抑制微生物繁殖(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),同時減緩肉品的氧化和酶解反應。庫內溫度波動必須控制在 ±0.5℃以內,避免因溫度驟升導致肉品表面結露,引發霉菌滋生或細菌大量繁殖。若存儲期超過 1 周,可適當調低至 - 1℃~0℃,但需避免低于 - 2℃,防止肉品局部凍結影響口感。
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%~90%。高濕度可減少牛肉水分蒸發,防止肉表面干縮、硬化(俗稱 “干耗”),維持肉品的鮮嫩度和重量。若濕度不足(低于 80%),可在庫內放置盛水容器或啟動加濕器;若濕度過高(超過 95%),需加強通風排濕,避免肉品表面滋生霉菌。
二、牛肉入庫前的預處理規范
新鮮牛肉需先經過冷卻排酸處理:在 0℃~4℃環境下放置 24~72 小時(根據部位不同調整時間,如牛里脊需 48 小時,牛腩需 72 小時),使肉中乳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,降低肉的酸度,同時讓肌肉纖維軟化,提升口感和營養價值。未經過排酸的牛肉直接冷藏易出現肉質僵硬、異味等問題。
還需要去除牛肉表面的血污、筋膜、脂肪碎屑及可見污染物,用潔凈的冷水快速沖洗后瀝干水分(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營養流失)。修整后的牛肉需在 2 小時內送入冷庫,防止在室溫下(超過 10℃)滋生細菌。
三、包裝與碼放要求
采用透氣性好、耐低溫的食品級包裝材料,如聚乙烯薄膜袋(厚度 0.08~0.12mm)、真空包裝袋或透氣托盤 + 保鮮膜組合。真空包裝可隔絕氧氣,抑制氧化和需氧菌生長,延長保鮮期(較普通包裝延長 3~5 天),但需確保包裝無破損,避免漏氣導致肉品變質。
禁止使用有異味、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包裝,防止有害物質遷移污染牛肉。
牛肉包裝后應分層碼放在帶網格的托盤上,托盤離地高度不低于 10cm,離墻、離頂均保持 30cm 以上距離,確保冷氣能在底部、側面和頂部自由流通。
不同部位、不同加工狀態(如鮮肉、分割肉、凍轉鮮肉)的牛肉需分區碼放,并有清晰標識(包括入庫日期、保質期、部位名稱等),避免交叉污染和混淆。堆疊高度不超過 3 層(以 5kg / 包為例),防止底層牛肉受壓變形、汁液滲出。
四、存儲期間的管理要點
嚴格遵循 “先進先出”(FIFO)原則,按照入庫日期排序,優先出庫存儲時間較長的牛肉,避免因存儲過久導致品質下降。短期存儲(≤7 天)的牛肉需在保質期內出庫,超過 10 天未出庫的需重新評估品質,不符合標準的禁止流入市場。
冷藏庫內嚴禁存放其他有強烈異味的食品(如魚類、洋蔥、大蒜)或化學物品,定期用臭氧發生器進行空氣消毒(每周 1 次,每次 2 小時,消毒時需清空庫內人員),消除殘留異味和微生物。
五、特殊情況處理
若遇突發停電,需立即關閉冷庫門減少冷氣流失,同時啟用備用發電機(確保制冷系統在 2 小時內恢復運行)。若停電超過 4 小時,需對庫內牛肉進行重新評估,溫度超過 8℃且持續 2 小時以上的肉品需快速處理(如急凍或銷毀)。操作人員進入冷庫前需更換潔凈的工作服、鞋靴,工具(如叉車、刀具)需每日用 75% 酒精消毒,避免將外界細菌帶入庫內。
通過嚴格執行以上關鍵要求,牛肉在冷藏庫中的保鮮期可延長至 10~15 天,且能有效保持其色澤、口感和營養價值,為后續加工、運輸和銷售提供可靠保障。